從2023女力趨勢洞察報告,看女性運動哲學:「運動」究竟使人健康,還是徒增壓力?

Wow這就是人生 X 這就是愛情 1

近期看了由女人迷所做的《2023 女力趨勢洞察報告》,內文中提及了有關女性身心運動保養的期待,從是健身產業工作十多年的我,當然要以我的專業與各位女性朋友進行分享。

今天的我要切換回健身教練角色:你好,我是楷富教練,今天來與各位女性朋友們暢談,如何從健身運動發揮自我領導力。

真正的幫助自己不受到數字、外型、大眾潮流影響,衷於自己運動的初衷,獲得身與心的健康自由。

2023女力趨勢洞察報告,看女性運動哲學:「運動」究竟使人健康,還是徒增壓力?
圖片|Photo by RODNAE Productions on pexels

運動究竟使人健康,還是徒增壓力?

根據 2023 女力趨勢洞察報,針對女性對於運動保養的期待第一至第五名分別為:

1. 身體建康 55%
2. 提升體能 49%
3. 矯正體態 39%
4. 心靈舒壓 37%
5. 鍛鍊心智 12%

這項數據的問世,對我個人來說有著極大的支持與鼓勵。

從事健身產業工作 10 多年來,我一直不斷提倡開心運動的重要。

除了將運動的焦點擺放在減重或體雕塑之外,更應該仔細的洞察自己面對運動這件事的內心感受,以及目前這副身體用於日常時是否「好用」。

可是呢,運動風氣終究難以抵抗流行的趨勢,當教練們試圖向民眾推廣運動對人體很有幫助、能夠舒壓,並鼓勵新手不要害怕走進健身房運動的同時,網路資訊或社群媒體卻大大不斷的曬出好身材。

從早些年的腹肌人魚線,到近幾年的翹臀;或是具有高難度重量或訓練的照片及影片。

其中,最多人在運動裡受到委屈的事情,莫過於 In-body 身體組成分析裡的數字:體脂肪。

過於強調脂肪低,其實會讓人在運動時將所有的目光焦點擺放在了數字上,一但測得的數字與訓練成果成反比時,很容易讓一個人放棄運動,甚至厭惡運動。

上述總總都可能令運動從幫助人獲得健康,變成心理負擔的來源,同時也可能讓未開始運動的人感到退卻、已在運動的朋友難以脫離他人眼光,深陷比較。

我個人認為,其根本原因或許全來自於自卑。

而自卑的情緒似乎與運動讓人健康、釋放壓力相違背,這是非常弔詭的事情。

在此我也想要向各位呼籲:

運動的本質是為了身體健康,不單單只是用來服務減重或體態雕塑。

希望讓有在運動的妳,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,問問自己目前運動這件事對妳來說,究竟是幫助健康,還是徒增壓力?

從情緒觀點看運動

愛美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,如果學生的上課目的是希望雕塑身材,我也非常鼓勵並給予專業指導。

只是在我接觸過的眾多學生之中,其實有很多女性朋友,往往對自己缺乏自信,在看到網路上的一些健身圖文資訊之後,更容易產生自我懷疑。

因為她們知道自己很難像網路與社群上所看到的模樣一樣,或是誤認為網路上的健身流行趨勢才是對的,尤其是女性長者。

想讓自己能真正享受運動這件事,不受外在環境的因素影響,我們必須先了解萬事萬物的前提,都有著一件事情來影響我們的決策:情緒 Emotion。

如果將 Emotion 這個單字拆解為 E 與 Motion 來看,Motion 這個單字有運動、動作的解釋。

所以我們可以試著理解 Emotion 這個單字,其實表示了我們人所有的行為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,進而左右了接下來的決策與觀點的選擇。

這也就不難解釋了,明知道運動很好,但有時卻備感壓力,因為很多外在環境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心情。

從腦科學來看,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抱持著負面想法時,大腦會出於保護的關係,嘗試讓我們盡量遠離眼前的事物,因此我們便會對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厭惡、壓力導致放棄,即便這件事情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的事。

如果妳對於目前正在從事的運動項目有著負面情緒,無論這項運動對健康多有幫助,依然可能是造成妳身心俱疲的元兇也說不定。

這時妳可以用自我覺察的方式,先問問自己:「我的不快樂情緒從何而來?」

運動究竟使人健康,還是徒增壓力?當妳對於目前的運動狀況察覺出負面情緒時,先試著問自己:「我的不快樂情緒從何而來?」
圖片|Photo by Gustavo Torres on Unsplash

親愛的,什麼樣的運動類型能讓妳快樂呢?

我想從這份報告的統計已經能知曉,透過運動獲得身體健康終究還是大部分人對於運動的期望,誰都希望自己無論到了幾歲依然能夠快樂的、自由的使用自己的身體從事各項事務。

因此當妳對於目前的運動狀況察覺出負面情緒時,先試著問自己:「我的不快樂情緒從何而來?」

透過覺察情緒,才能知道我們的問題出在哪裡。

也許妳很滿意自己的身材,但受到身邊大部分的人在講減重,所以無形之中認為自己是不是也該參與瘦身。

也許妳很喜歡跑步,但所有運動的資訊都指向重量訓練才是目前的主流,所以妳從眾而做,卻一點也不快樂,即便獲得了一副很好看的身材。

再一次強調,雕塑身材真的不是錯事,或許錯的是妳沒發覺自己的運動目的為何,進而盲從,使自己不快樂。

受限演化設計不良的因素,人類天生不愛運動,但不運動又會導致脂肪增生、疾病纏生,真是幽默。

因此為了讓自己能好好的、持續的動起來,思考什麼樣的運動模式或類型能讓自己開心而動、遇到挫折也動才是關鍵。

無論是瑜珈、重量訓練、跑步、功能性訓練、有氧舞蹈都好,只要你有動、快樂動、持續動,都能讓你降低疾病纏生的風險。

所以親愛的,什麼樣的運動類型能讓妳快樂呢?

我們一定要理解,這一生可能很難脫離群眾的效應、擺脫他人的眼光。但是如果我們能透過自我領導的練習,多關心一下自己的感受、覺察對每一件事情的想法時,或許能幫助自己在迷惘之際,更早的踩住殺車、降低盲從、衷於自己的人生願景、拾回人生自主權,也許能活的更為平靜。
圖片|Photo by Marcus Aurelius on pexels

運動的最高哲學「行動自如」

身為一位健身教練,教學的職責終究是希望幫學生走向全人健康,也就是身與心的健康。

「身」可以靠運動指導輔助,那「心」呢?

幫助學生找到運動的喜好、並經常詢問對方的感受、傾聽對方的想法,以及不過度強調數字與體態,協助學生幫助她自己找到最適合的運動方法或是上課內容,則是每個教練必須持續努力學習與練習的領導力。

可惜的是,教練終究無法時時刻刻跟在妳們的身邊,因此希望每一位運動愛好者都能經常與自己對話、覺察情緒、理解自己的喜好或困難。

然後向專業求助,並且找到一項能讓妳願意持續的運動,哪怕持續幾週就換一項也沒關係,最要緊的是維持。

而當我們不再受限於某一種形式的框架,並能好好感受身體所帶來的回饋,回歸日常時不受限制的活動與享受生活,引領自己塑造出自己最喜歡的模樣,這就是自我領導,也是運動的最高哲學:身與心的「行動自如」。

最後,讓我們將此觀點套用到這短暫卻又燦爛的人生裡。

我們一定要理解,這一生可能很難脫離群眾的效應、擺脫他人的眼光。但是如果我們能透過自我領導的練習,多關心一下自己的感受、覺察對每一件事情的想法時,或許能幫助自己在迷惘之際,更早的踩住殺車、降低盲從、衷於自己的人生願景、拾回人生自主權,也許能活的更為平靜。

我想這就是人生的「行動自如」。感謝女人迷的這份報告,也祝福女力們開心運動~

kai.楷富

  • [女力保養]Beauty Player 愛美玩家-秉持『冒險、勇敢、創新』的精神,將保養重回最原始單純的需要https://tinyurl.com/27alsvop

Hey我是楷富,一名健身教練、講師、播客與部落客。如果你對於「人生」這件事有著著迷的探索,邀請你「追蹤」我,讓我陪你一起「閒聊人生」中的大小事

追蹤我的社群:

寫作或演講邀約:

  • jaycine0420@gmail.com

如何成為「高價值職場人」?謹記4個提示,培養你的解決力

You Know That 35 1

想問,你是個每當遇到問題,便會一直”看問題”的人嗎?或是身邊有這樣的人存在呢?

我的意思是,每每在職場裡探討一件事情時,總是花很多時間,試著找出問題,但卻鮮少提出解決的辦法;或是面對提出的解決辦法,卻遲遲不敢嘗試呢?

無論你是主管還是員工,如果你的工作發展老是覺得不順心、不如意,希望你能從今天的文章裡,探尋自己可以反省的地方;以及我會分享4個培養解決能力的方式,幫助你提升職場專業能力。

如成為「高價值職場人」?謹記4個提示,培養你的解決力
(如成為「高價值職場人」?謹記4個提示,培養你的解決力)

高價值職場人必懂:你會一直關注問題,可能是因為不夠專業

我曾在一間健身房擔任顧問的工作,因此時常需要跟主管(老闆)與員工交談,討論如何讓店內的一切事務得到優化,說穿了就是提升業績。

說實話,要提升業績其實說簡單也不簡單,但說難也不是這麼難,以健身產業來說,關鍵就是把「服務」做好就對了,例如一些回饋會員的活動、優化場館的標示解說等,這些皆屬服務的範疇。

不過在我剛去的第一個月時,發現了一個大問題:主管與員工即使知道哪些作法可以優化店內事務,但卻不積極的去執行,甚至還發生過,在活動的前一晚,該準備的東西都尚未備齊的狀況。

身為顧問的我,職責在於從旁協助,關於發號司令這件事,還是要交給主管來執行,於是我便先找了主管聊一下,想從中探詢出問題。

結果跟主管一聊之後發現,此前這個團隊,在面對各項工作事務時,都有一個慣性的負面循環:每每當大家在剛開始討論,任何能優化店內事務的做法時,往往一開始都很熱烈,但當任務一一分配下去,大家回到了各自的崗位上時,卻容易因爲執行上的“困難”而拖遲了整體的進度。

而所謂的困難,其實是因為員工們在冷靜下來之後,發現了許多的“問題”,例如「做不好怎麼辦?」「有人願意協助我嗎?」「這些事情我真的會嗎?」「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做的很差」「會不會造成別人的困擾」「我不好意思打擾別人」等,卻不是想著「我要如何才能解決問題」。

要知道,當我們愈是一直看問題,只會產生愈多問題,導致看到的問題太過多,因而遲遲不敢嘗試解決的辦法。

如果你是老闆,面對這樣的員工,你做何感想呢?應該也不敢寄予過多的厚望對吧!顯然關鍵問題出在員工們的「心態」。

”當我們思考一項任務時,分析得愈精細,或許就代表我們愈沒有處理這項任務的專業能力“

領導力腦科學-Nikolaos Dimitriadis,  Alexandros Psychogios著

其實,我不覺得看問題是件壞事,畢竟找出是否有潛在問題需要解決,才能提升店內的一切事務。可是,當我們過度的關注問題時,其實很有可能會使我們自己出現錯誤的判斷,或出現思考的盲區。

想想看,會需要找出問題的前因,一定是因為出現了阻礙,而阻礙通常會帶給我們許多「不安」的情緒。

於是,處在這不安的情緒下看問題,很可能會讓我們不斷將問題擴大,使得我們愈來愈不安,導致不敢輕易嘗試任何解決辦法,漸漸失去了承擔風險與冒險嘗試的勇氣

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。」

(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,是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唯一途徑。圖為受邀至Anytime天祥店健身房,為員工們進行領導力與溝通培訓花絮)
(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,是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唯一途徑。圖為受邀至Anytime天祥店健身房,為員工們進行領導力與溝通培訓花絮)

成為高價值職場人的4個提示

在當顧問時我很清楚知道,找出問題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要「進步」,於是我著手從同仁們的心態面開始協助指導。所以接下來,我將當時指導他們的經驗,整理成4個提示,希望也能幫助你們提高職場競爭力,成為高價值職場人:

1.同意犯錯,創造安全說話空間

這是我很重要的第一步,在我個自與同仁們對談時發現,有些員工會一直關注問題是因為「對自己的解決方式沒有信心」,所以跟大家溝通時,便容易將自己的想法藏於心裡,然後附和著眾人一起“找問題”。所以,我在每次開會時,都會請同仁們先說自己的想法,並要求所有人不批判、不急著回應。

如果你是主管,記得一定要創造一個安全的說話空間給你的同仁,才有可能聽到他們的真實想法;如果你是員工,請別害怕自己的想法會不會成為別人眼裡的笨蛋,專注於你想解決問題的決心,並提出你的想法,才是引領自己成長的正確心態。

2.歸納問題,專注於本質

前面提過,當我們處於不安時,很容易將問題擴大延伸,導致我們認為問題好多,所以我在開會時,總是請同仁們將所想到的問題一一列出,並開始歸納哪一些問題屬於同性質。

這麼做的好處在於,能大大減少問題的數量、探詢出問題的本質,如此便能大大降低同仁們心中的不安,加速團隊將會議的討論方向,推往解決問題之上,提高效率。

3.為問題打上風險分數

我知道有些人會一直關注問題是出於個性關係,每每在探討一件事情時,往往看的不是這件事的願景有多好,而是先看其中的風險有多少。

但我相信大家應該或多或少都有發現,有些問題的存在,對於事態的整體發展來說,可能並不構成威脅,如果一直糾結在這些無傷大雅的問題時,其實挺浪費時間的。

所以各位可以嘗試將問題打上分數,如此便能幫助你理解,目前所看到的問題,對於事態的發展來說有無影響整體利益的可能性:如果有,自然是要排除;如果傷害不大,只需要計算一下團隊是否有承擔此風險的可能就行了。

4.從專注問題,變成「專注解決辦法」

找出問題是為了要「進步」,所以在探討一個議題時,我會請團隊的每個人,不斷提出想法,無論這個想法是否可行,總之先丟出來就對了。

接著從中將相同類型的方法合而為一,跟歸納問題的作法一樣;整理好類型之後,我會再請同仁們,從自己所寫出的解決方法裡,選出目前有把握、能即刻執行的選項來執行,這麼做能提高同仁們的信心,畢竟自己是最清楚知道,自身的能力為何的人。

各位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,幫助自己在問題裡尋找解答喔!

5.建立讀書會,練習領導眾人思考的能力

其實很多公司的員工教育制度並不完善,使得主管(老闆)每每在面對問題時,只會叫員工想解決辦法,卻不曾注意到員工可能已經「黔驢技窮」。

因此,我除了固定給予員工們進行內部訓練之外,還增設了每個月一次的讀書會,並且輪流由同仁們主持與分享,目的是希望同仁在分享自己帶來的書籍時,也能引領大家說說自己的聽後想法。

聽後想法的交流,是一種「後設認知」的學習策略,可幫助同仁們增加思考力與知識,應用在面對問題時,其實能幫助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向前看,而不是一昧的糾結於問題。

各位可以找身邊的人,向對方練習分享最近的所學,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喔!我錄製自己的Podcast節目,其實也涵括此概念,幫助自己增加知識,並從每個閒聊大來賓所分享的內容裡,嘗試練習思考解決方式。

希望今天的分享對閱讀的你們有所幫助。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關注問題,導致遲遲無法有效率的解決,或許也該問問自己是,喜歡關注問題?還是不具備擁有解決此問題的能力?如果是後者,趕快去進修吧!

過度看問題會讓人停滯不前,我們終將要把時間花在解決之上,祝福你成為一位高價值職場人

我是Kai.You Know That

邀請你留下閱後感想,因為我也想聽聽你的心聲

HELLO 我是楷富,記得在文章最底下的訂閱處,簡單輸入你的電子郵件,就不會錯過新文章上線喔

  • 延伸閱讀

我因「跑步」而體悟出,3個暢快人生的啟示|HOKA Mach5|人生哲學

銷售能力怎麼提升?資訊與價值分不清,銷售註定會失利

  • 《Wow這就是人生》Podcast精選單集推薦:

於離職,你是想換一個環境?還是換一個全新的自己?|feat.Lina

「這就是讀書會?」成為自己生命中的成功者,你可以慢慢練習培養的7個習慣|feat.Lina

  • 粉專&Podcast追蹤:

《Wow這就人生》粉專

《Wow這就人生》Podcast

你人生的快樂,究竟來自結果,還是過程?從生死議題認識自己的快樂,找到人生的意義

You Know That 33 1

有人曾教過你如何看待「生」,與看待「死」嗎?至少在我的成長環境裡,沒有!而且死這個字還是個禁字。

我記得小時候,每當講到有關死的話題或是用字時,總會立馬被喝止,彷彿說了與死有關的事,變會招致不幸一樣,使得我直到了中學時期,其實不太喜歡探討關於死的議題。

但當時的我心裡其實非常納悶,因為身邊的人說死這件事或這個字不能亂談,但卻會在有意無意的閒聊之中,提到「哎呀!有一天等我老了以後走了,你就會想念了」之類有關死亡的話題。

所以死這件事情到底該不該談,或是說,我們到底該不該在活著的時候,學習如何面對死這件事。

後來在我長大以後,我聽到了一個有趣的論述,內容關於“我們其實已經學過生與死這件事”,雖然我忘記在哪看到的,但內容我記憶猶新。

Continue reading “你人生的快樂,究竟來自結果,還是過程?從生死議題認識自己的快樂,找到人生的意義”

【我們應該忽略情緒嗎?】學習辨識情緒,幫助我們好好安在逆境當下

You Know That 32 1

沒有一種情感應該忽視、壓抑或摒棄,因為情感經歷千百萬年的演化,目的是確保我們的生理與社會生存

這一段話出自於《領導力腦科學》一書,我個人在看到後深感認同。我其實很常鼓勵身邊的人,學習辨識情緒,即便是在講課或演講時也一樣,教導大家如何辨識情緒,善用得好,還可能幫助我們自己尋出一條新出路。

【我們應該忽略情緒嗎?】視情緒為敵,可能會讓生活過得更不順心
【我們應該忽略情緒嗎?】視情緒為敵,可能會讓生活過得更不順心
Continue reading “【我們應該忽略情緒嗎?】學習辨識情緒,幫助我們好好安在逆境當下”

銷售能力不好怎麼辦?資訊與價值分不清,銷售註定會失利|健身教練與溝通

You Know That 29 1

說話,絕對是健身教練與客戶進行溝通時的最佳利器,說得好則有助於成交;說得不好則會拉開彼此的距離。如果你常困擾銷售能力不好怎麼辦,納悶自己明明都有把資訊,正確的傳遞給客戶,但為何最後總無法將商品順利銷售出去,或許你該重新審視「說話」這件事。

別擔心,我這就與你分享~

銷售能力不好怎麼辦?資訊與價值分不清,銷售註定會失利|健身教練與溝通
(銷售能力不好怎麼辦?資訊與價值分不清,銷售註定會失利|健身教練與溝通)

銷售能力不好怎麼辦?其實你只是在「背書」

在健身產業打滾了多年,我看過很多好教練在與客戶進行溝通時,總是將資訊傳遞的很清楚,但最後總是無法順利成交,我真替他們感到可惜。我身邊也有煩腦於此事的教練朋友,在聽完他們平常與客戶諮詢的方式之後,我發現他們很像在背書。

舉個例,通常新客戶來到健身房諮詢時,我們一定會做的事情,就是測量身體組成分析(In-Body),而普遍客戶對於In-Body裡的「體脂肪」數據,通常最為在意。

身為健身教練的你,都如何與客戶進行解說呢?想必應該都是告訴對方,如果體脂肪超標,容易患有心血關疾病、肥胖等問題對吧!?

內容完全沒錯,而且我們所受的私人教練主證照課程培訓,也教我們要告知客戶風險的問題,於是普遍教練在看到或聽到學生的問題之後,便會把過往所學的知識,毫無保留的告訴對方。

但問題是,書本是死的,人是活的,與人溝通這件事情,往往最大的難題在於「我們很難快速得知客戶在想些什麼」,唯有透過「提問」才有可能逐步的了解眼前這位客戶。

而如何讓提問有效,我們一定要嘗試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,他今天前來諮詢「最想要獲得什麼」。

victor freitas nlZTjUZX2qo unsplash 2
(清楚理解客戶的需求,是健身教練的重要職責之一)

如何提升銷售能力?先弄清資訊與價值的差別

假設正在閱讀此文的你,最近想購買一部新車用以代步,你不在意這輛車是不是高檔貨,也不在意它的馬力有多高,你只在意這部車,能不能讓你安心舒適的開在路上。

當你見到業務,並告知需求之後,業務帶你走向展場裡其中一台車,然後開始向你介紹,這台車的最大馬力有多少rmp、轉向與懸吊採用了何種系統、搭載了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之類的資訊,如果你本身沒有在研究汽車的話,想必一下子接收這麼多未聽過的資訊,肯定非常無言對吧!

這時可能心裡會想:「幹嘛跟我說這些,我不一定聽得懂的「規格」,我也不確定這些資訊,是否跟我的需求有關聯性。其實你只需要告訴我,哪一台車適合用來代步,能讓我安心開在路上就行。」

以此例來看,「規格」就是我們常說的資訊,猶如你告知客戶體脂肪超標時,可能會引發哪些高風險問題,以及體脂肪數字應該要在多少數值區間裡,才算正常一樣。

事實上「我們都誤以為將資訊完整告訴客戶,客戶就能自行將資訊轉為價值」,天方夜譚!

而價值是什麼呢?

價值就是這台車能不能符合客戶的需求,猶如客戶在得知體脂肪超標之後,並不一定會想知道存有哪些風險,但一定會想知道「如何改善」「改善之後,我能獲得什麼」。

所以如果我是車業的話,會這樣跟客戶說:「這台車絕對符合你想代步的需求,它輕小、省油,讓你載的人也會感到舒服放鬆,更重要的是,它能裝滿你的購物慾。因為….此時就可以開始介紹一些規格,讓客戶認識。」

這樣的說法,聽起來是不是比較符合客戶所想獲得的價值呢?

回到健身教練與溝通,關於體脂肪超標,我會這樣說:「雖然體脂肪目前超標,但只要讓我從旁協助你,它就會一天一天的向後退,你會逐漸感覺到,身體越來越輕盈,也會越來越喜歡自己。因為……此時就可以開始告訴客戶一些,關於體脂肪存有的風險問題與知識。」

這樣的說法聽起來,是不是能讓客戶,不會感覺自己全身都是病,反而充滿希望呢?

讓我再一次提醒健身教練朋友:「教練的工作是為了協助客戶達到全人健康,包含身與心。身,靠訓練;心,靠的是你給予對方的支持與同理。」

其實今天的內容,不僅限於健身教練使用,只要你是業務,或是你的工作需要與人溝通皆適用喔。總之,先說「價值」再說「資訊」就對囉。

不知道看完這篇文章的你,有什麼想法呢?歡迎你留言告訴我,也期待你與我分享近期的業績,開始蒸蒸日上。

我是Kai.You Know That

邀請你留下閱後感想,因為我也想聽聽你的心聲


HELLO 我是楷富,覺得文章不錯請幫我「分享與訂閱」,也歡迎有任何問題請留言給我,讓我協助你囉。

合作洽詢:jaycine0420@gmail.com

延伸閱讀

·淺談 健身教練無法順利協助學員減重成功的6種現實情況|健身教練與溝通

·【健身教練與溝通】5個導致與客戶談單或續約失敗的原因

Wow這就是人生Podcast單集推薦:

· [這就是健身?] 你有在運動嗎?你是健身愛好者嗎?重點是你練的開心嗎?抱歉,一下子問太多!|feat.GaMing

·「這就是讀書會?」成為自己生命中的成功者,你可以慢慢練習培養的7個習慣|feat.Lina

· [這就是愛情?] 你認為遠距離愛情的最大「敵手」是?|feat.Alice

Follow:

·《Wow這就人生》粉專

·《Wow這就人生》Podcast

手機打字好容易,談話卻變好困難!社交到底怎麼了?

You Know That 28 1

我是個很喜歡用錄製語音的方式來與人傳訊息,主因是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比叫不會造成溝通上的誤會,其次就是我懶!(哈

記得有一次,一位很久沒見面的學生傳了訊息問我有關運動的問題,當下我覺得他問的內容實在是很難用文字來解說,於是我就錄了一段語音,詳細的跟他說明。

沒想到對方在看到我用語音訊息回覆他之後所回我的第一句話是:「看到語音訊息先翻白眼!」

其實當下的我覺得挺好笑的,不過也讓我深感疑惑,因為我覺得用語音解說會比文字解說來得清楚,同時對方也能透過我的聲調感受到我說話時的溫度,這不是挺讓人安心的嗎?

Continue reading “手機打字好容易,談話卻變好困難!社交到底怎麼了?”

我在指導私人教練課之前一定會做的1件事|健身教練與溝通

You Know That 25 1
我在進行私人教練課之前一定會做的1件事|健身教練與溝通
我在進行私人教練課之前一定會做的1件事|健身教練與溝通

我在進行私人教練課之前一定會做的事情就是「刷牙」,確保我與客戶說話時能有好的口氣,避免彼此產生了無形的距離。而且口腔的清潔其實也跟健康有一定的關聯性你知道嗎?

Continue reading “我在指導私人教練課之前一定會做的1件事|健身教練與溝通”

《你過得很焦慮嗎?》活在資訊的“營養過剩“年代,小心焦慮成為你一生的同伴

You Know That 20 1
《你過得很焦慮嗎?》活在資訊的“營養過剩“年代,小心”焦慮“成為你一生的同伴
《你過得很焦慮嗎?》活在資訊的“營養過剩“年代,小心”焦慮“成為你一生的同伴

你一定聽過營養過剩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問題,但你有沒有想過,當資訊也發生了營養過剩的狀況時,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?

Continue reading “《你過得很焦慮嗎?》活在資訊的“營養過剩“年代,小心焦慮成為你一生的同伴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