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新手該如何買賣股票?5個必懂心態,擺脫焦慮,快樂交易

Wow這就是人生 X 這就是愛情 5

何時該買與何時該賣,一直是投資市場裡的大哉問,今天來聊聊面對買賣決策時,投資新手該抱持何種心態,才能遠離焦慮,快樂交易。

對投資新手來說,股市裡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什麼呢? 

今年AI題材讓相關個股齊漲,如果你剛好也持有股票,想必體驗過很high、很慌的感覺吧。

 不過呢,凡是有利就有弊,對於新手投資人來說,這波的漲勢也帶來了相對問題:到底該不該賣? 新手通常較沒經驗,對於決策判斷的能力相對自然低。

對投資新手來說,股市裡最讓人頭疼的問題是什麼呢? 
圖片|Photo by Liza Summer on pexels

在我剛開始接觸股票投資時,其實也遇過這樣的情況:面對高漲的股價,深怕現在不賣,萬一之後跌了怎麼辦?搞得我股價漲也緊張、跌也緊張,一點都不享受投資過程。 

所以我便開始學習關於投資的行為心理學、請教資深投資者他們的投資心態,終於讓我理出個頭緒。 現在的我,面對投資決策時,無論停利或停損都較能安心做決定,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 

接下來分享5個投新手必懂心態,也是我逐漸體悟出的心得,當你陷入決策兩難的困境時,為自己找到一盞明燈。

1.存股好還是做價差好?別忘了投資的初衷

以今年的AI舉例,其實有些公司本是許多投資人認知為「存股」的標的,不過受惠於AI的熱潮,有些標的的價格可能5年不動,卻在近日飆升、價差翻倍,這讓本是抱持存股態度的投資人,一夕之間不知該如何做決策是好。 

▪️當你陷入決策兩難的困境時,我的建議是「回歸你的初衷」。 

▪️你的初衷也是你的目標,當你陷入要不要賣的焦慮時,回想一下當初買入這檔股票的目的,也許能幫助你穩定內心,依循初衷執行,達到你設定的方向。 

當然了,如果你想賣也沒問題,關鍵在於這麼做你開心嗎?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就行了。 

存股好還是做價差好?別忘了投資的初衷,擺脫焦慮。
圖片|Photo by Gary Barnes on pexels

我自己進入股市的初衷是存股,但其實也有做價差。我會將價差賺到的部分資金,投入到存股標的,既不背離初衷,還能學習價差買賣,是不是一舉兩得的好方式呢? 

2.不要用感覺面對投資,要用理性做決定

什麼情況下,你可能是用感覺在投資呢?

就是當你心中冒出「大家都在追買這支股耶,我要不要買」 「誰誰誰說這支不錯」 「我會不會今天不買,明天就錯過了」等之類的想法,其實很容易讓你賠錢。 

如果投資新手沒有學習一點基本概念(例如:檢視公司基本面)其實很容易犯錯,落入從眾效應。 

▪️簡單來說,從眾效應意思是:「人容易受到多數人的思想與行為,從而跟從,陷入盲從。」

買賣股票的心態:不要用感覺面對投資,要用理性做決定。
圖片|Photo by Asiama Junior  on pexels

 就好比幾個月前股價突然飆漲的星宇航空,在熱度爆棚、媒體也大肆宣揚的情況下,許多投資人跟風進場,忽略可能追高的問題,結果導致許多投資人慘賠,還成立自救會,我想這是因為裡面有許多投資人是靠感覺在投資的關係。 

因為細看星宇航空的業績,其實還沒有相當好的獲利,風險挺大。 當然,我個人對星宇航空挺有信心,也很欣賞董事長張國煒的領導力,但投資要靠理性,絕不能只靠信心作為買賣的籌碼。 

我自已會參考「成交值排行」,來理解市場的資金流入到哪些標的,同時認識一些我不熟的公司與產業。

3.多關注產業新聞與資訊動向,擺脫不確定的焦慮

在行為金融學裡提到一個我覺得很有趣的觀點:人在賺錢時倍感風險,因此會想急於脫手;賠錢的時候反而賭性堅強,不願意停損。

 ▪️所以你常會聽到有些人賺到錢的時後說「我要趕快賣掉,免得又跌下來」;賠錢的時候說「我要繼續放,說不定明天就漲回來了」,這絕對是用感覺在進行交易,但也容易在心中產生焦慮。

 最安全的做法,就是去了解你買的股票,產業相關未來動向、趨勢資訊。 當你越了解資訊,就越能產生信心,也不至於在跌的時候感到擔憂害怕,畢竟有些股票需要耐心與時間才能獲利。 

4.找到你的「參考點依賴」,投資買賣向前看

投資裡讓人容易產生猶豫的情況,莫過於股價在上漲時,何時要賣掉?

最常見的擔憂就是「如果賣了,後續又繼續漲了怎麼辦?」 這其實是個「向後看」的行為,並不會對決策有良好幫助。 

▪️行為金融學有一個名詞叫「參考點依賴」:人在做決策時,喜歡找一個參考點,並將需要做決策的事情,與參考點進行比較;當情況優於參考點時,我們會開心,反之則會使人感到不愉快。

 ▪️引用行為金融學的建議,當你對於賣股票產生猶豫時,是因為你產生了參考點依賴,而成本價就是你的參考點。

 如果我們拿目前價格與成本價進行比較,其實容易讓投資人的焦點只關注在「我賺到了多少錢」,忽略了「我認為它應該要值多少錢」。 

學會停利是很重要的投資心態,也是我學習投資所獲得的高價值心得。
圖片|Photo by Vanessa Garcia  on pexels

我們應該要看的是,目前的價格自己是否滿意,或是產業的未來趨勢情況,如果還有話題,則能考慮是否要繼續存放,不用急著賣。 這才是「向前看」的行為,也就是依據當下看到的情況作判斷。 

5.設定「停利」,有賺不貪

如果我問:「股價漲到多少要賣?」

想必多數人會回答:「當然是越多越好囉!」 

相信我,這是個陷阱,會讓你在股票上漲的時候,焦慮感更重。 

▪️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,對不確定與未知的事情容易產生恐懼,當你沒有設定一個停利標準時,我們容易陷入「漲還會再漲吧」「如果少賺了怎麼辦」的不確定、貪心的想法。 

▪️最佳的解決辦法,就是讓未知變成已知,給大腦安全感,實際作法當然就是設定明確的停利金額,一但達到就出場,嚴守紀律。

看過身邊許多厲害的投資老手,對於停利往往超級果斷,他們不會拘泥於後續漲了多少,只關注自己賺的是否滿意、這價格有沒有符合這間公司的價值,不貪心反而讓他們遠離風險,快樂交易。

我一直認為學習任何事情,培養好正確心態很重要,不要害怕虧錢,因為成長的高價值學習,往往發生在犯錯的時候,實際投入市場練習很重要。

 祝福每位投資新手都能遠離焦慮,快樂交易。

 Kai.楷富


Hey我是楷富,一名健身教練、播客與部落客。如果你對於「人生」這件事有著著迷的探索,邀請你「追蹤」我,讓我陪你一起「閒聊人生」中的大小事

🔘追蹤我的社群:

🔘寫作或演講邀約:

  • jaycine0420@gmail.com

股票怎麼買?投入多少資金才合理?投資小白的10個入門知識

Wow這就是人生 X 這就是愛情

本篇文章獻給所有想投資,但漂浮在茫茫知識大海中,找不到浮木的新手投資人。

「所有東湊西湊而來的資訊,如果沒有一一整合,便難以形成清晰明確的脈絡。」

我是一個新手投資人,在進入股市之前做過許多功課,好比上過一些投資心態的課程、上網爬過取多新手投資的文章、請教那些每年能透過配息賺進5、60萬甚至更多的資深投資客、當然還有一些…(噓)

可是呢,對於一位新手投資人來說,即便擁有這些有用的資訊,依然會覺得有些資訊雖說打著新手入門著稱,但還是複雜、不夠簡潔有力、脈絡不夠清晰,我依然不知道該從哪開始著手比較好。你也有這樣的問題嗎?

於是我從自己犯過錯與學習累積的經驗,整理出10個新手投資人可以簡單的、直接明瞭的、基本要先搞懂的入門知識,分享給所有想學習投資的人。

股票投資第一步:先弄懂自己想要如何進場
圖片|Photo by Joslyn Pickens on pexels

1.「價差」或「配息」

那些開戶什麼的,個人覺得是固定不變的事,很好解決,所以對於新手投資人來說,應該要先從不固定、不確定的事先進行釐清確認:「你想以什麼模式進入股市?」因為真正重要的是如何進入瞬息萬變的市場,而不是座落不動的銀行。

基本的模式分兩種:賺價差或領配息。賺價差可能讓資金累積較快,但需要花時間看盤;領配息雖然慢,但相對較穩,也不用每天一直盯盤。所以你要先問問自己喜歡什麼模式,確認好後,才能一步步的往後面9個提示推進。(推薦書籍:韭菜求生!改造散戶腦:小朋友學投資陪你抗跌追漲、穩定常賺

2.「主動選股」或「被動存股」

確認好模式之後,接下來要思考的是:「你想用什麼方式投注資金?」。

  • 主動選股:顧名思義就是主動的投入資金進場,因此你需要看盤,選擇你喜歡的標的與價格投入。
  • 被動存股:無論你選的標的股票價格多少,依然固定的投入設定的金額買零股,因此有的人會直接設定銀行每月固定扣款,類似定期定額的概念。

你可以想像筷子是一雙,但我們現在只買一支,等之後再買進第二支,就變成一雙;股票通常是以1塊錢等於1000元(台幣)為基本單位,假設你每月固定投入3000元,就是買零股的意思了。

3.「零股存」或「整股買」

零股的好處是可控制金錢花費,因為每月固定扣款的關係,因此會有類似強迫儲蓄的概念,不過要存到一支股所花的時間相對會較長;整股買就不同了,快又直接,只是需要一次性投入的資金相對較大,因此需要思考每月的金錢分配。

當然了,你可以不用做2選1的遊戲,適情況而調整也是個聰明選擇。

4.「不定期進場」或「規劃進場」

截至目前,其實要跟新手投資人分享的是「如何使用你的金錢」,而第4點則是整個金錢運用的準則。

無論你是要主動投資或是被動存股,依然會需要花上時間在股市投資這件事當中,因此你可以思考何時要做這件事。有的人是每天固定看盤,覺得不錯就進場,當然這就較偏向不定期進場;有的人則是固定每週、每月、半年或等特定日(例如除息日、股利發放日)才看盤投資。

一切就看你的安排囉,畢竟股市上的生活總得來說還是一堆數字組建的世界,我們的日常應當首要先顧好才對。

股票投資的進場方式,取決於你的生活模式
圖片|Photo by Tima Miroshnichenko on pexels

5.「穩定型標的」或「主題型標的」

到此,開始選擇你要投資哪一檔股票了。

穩定型標的:顧名思義就是穩,不過成長的幅度可能較慢,不過通常會有配息,例如一些官股、銀行股。

主題型的標的:像是充電樁、低碳環保、5G、營造或民生用品等都是,相比官股或銀行股來說,股票價格的波動可能會比穩定型的大,但自然賺到的差價也會比較多。

當然你也有更聰明的選擇:ETF。既有配息又安全,是個新手投資人存股的好選擇,我個人也持有幾檔ETF標的,像是國泰投信所推出的《國泰台灣5G+》,既穩又能領配息,也符合主題型標的,更是未來的「趨勢」。

(ETF書籍推薦:小資致富術:用主題式ETF錢滾錢-建立正確觀念,投資不用到處問明牌!

6.「關注趨勢」或「關注傳產民生」

選擇標的時,一定要清楚知道所選的公司在做的是什麼。

  • 趨勢:顧名思義就是未來的確立走向,目前世界的趨勢想當然是走向環保,因此股票市場就有許多公司開始做有關電池、充電樁,或轉型為ESG永續等,或是也有一些以電動車為主題的ETF標的選擇。(何謂ESG永續,請參考:https://www.dnb.com.tw/Thoughts/What-is-esg/
  • 傳產民生:像是水泥、食品、塑膠等。

先釐清楚你想買的公司在做什麼,才不會買的不明不白,或是當它的股價下降時不會過度緊張,有的標的需要時間的醞釀、搭上對的時間才會漲,因此持股的過程如果遇到跌降時,有時很正常不用太擔心,做好事前功課就對了。

7.「查看基本面」或「關注媒體熱度」

你想要以什麼方式決定下單買進股票呢?是查看所選的公司過往的財報是否賺錢,還是單看大家最近在炒熱些什麼?

對於新手投資人來說,個人還是建議先學習關注財報會比較安全,先了解所選標的過往有沒有賺錢,是一個較能令人感到安心的事。

如果用媒體熱度來選擇標的,很可能會忽略了此間公司的財務狀況,雖說可能有新手運的加持,或許會賺到一波,但更值得思考的是:「你想賺一時,還是賺一世?」

更何況,即便這間公司過往都有賺錢,也只代表「可能」安全,老話一句:「股市裡瞬息萬變,沒有絕對。」

8.「資金All in」或「留有預備金」

無論你所選的標的是否賺錢,只要沒領到現金,那就是一堆數字,所以顧好現實生活很重要,一定要留有至少半年的生活預備金,千萬不要All in。

新手如何學投,培養自己的投資心態是很重要的一件事
圖片|Photo by Monstera on pexels

9.「何時進場」或「何時出場」

這是個很考驗人性的時刻,股市裡老生常談的一句話:「我們不可能買在高點,也不可能賣在最低點」設定好自己心中期望的價格最重要。

有時會在你買進時股價跌、賣出時股價升,然而這一點都不用太在意,重要的是你是否買到,或賣到你想要的價格才是重點,更不用說買股票一定會經歷過賠錢的過程。

我自己也是一樣,曾有過賠錢出場的經驗,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,因為賠錢所以讓我更有動力想要學習,也能慢慢培養對於買賣的手感,以及風險衡量的能力。

引用知名Podcaster股癌在著作《灰階思考》裡提到:「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出一套判斷稽核機制,雖然偶而會錯殺一些可以漲成大魚的機會,但也因此讓我們可以避開許多嚴重的虧損。」

10.「理性」或「感性」

人類天生是情緒性動物,因此我們在面對事物的選擇時,其實容易被感性所影響。剛才有提到,有些人選股會用熱度做為判斷依據,其實這很可能就是在用感性做事,風險極高。最經典的情況就是,誰誰誰跟你說哪支會漲,於是你去買了,卻因事前沒做任何功課,最終賠錢殺出。

面對股市,個人還是建議用理性看待比較好,因為財報數字就擺在眼前,鐵一般的事實。冷靜想想,你不會想用僅有的閒錢去買一間此前連續4季都賠錢的公司對吧?!

另外,面對股票上漲的時候,如果數字已經到達原先設定的出場金額,這時也是理性與感性的對決時刻,或許你會想「在等一下應該會賺到多一點」,這時就要小心感性找上門來影響你的理性判斷喔。

科學家牛頓曾在股市裡因感性影響判斷而賠錢以後,說了一句知名的話:「我可以算出天體運行的軌道,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。」

先建立好正確投資心態,絕對是要是第一;而所謂的投資心態,就是先弄懂你想要如何進行投資。希望以上10點能幫助新手投資人,獲得清晰明確的脈絡與邏輯,接著再搭配收集而來的相關資訊,一定能提升投資的熟悉度,脫離新手村。

祝福你我都能在2023年獲得新的被動收入,優化我們的人生。

Kai.楷富


Hey我是楷富,一名健身教練、講師、播客與部落客。如果你對於「人生」這件事有著著迷的探索,邀請你「追蹤」我,讓我陪你一起「閒聊人生」中的大小事

股票投資書籍推薦整理:

追蹤我的社群:

寫作或演講邀約:

  • jaycine0420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