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教練學|假如沒有工具,你有辦法教完一堂課嗎?

gabin vallet j154nekpzlq unsplash 1
gabin vallet j154nekpzlq unsplash 1

不知你是否想過,假如沒有工具!你是否有辦法教完一堂個人課,或是團體課呢?幫問題設個時間好了:維持三個月。

想好答案了嗎?今天的主題是個關於教練的自我領導課題,請帶著你的答案往下看下去囉。

便利帶來了人性也可能帶來恐懼

我剛入行的時候,健美運動的風氣正慢慢降溫中,而逐漸升溫的是功能性訓練(雖然這詞的定義至今還處在曖昧階段)。也在這時,有大量的工具型設備出現在健身產業,或是慢慢的走紅,像是懸吊訓練、平衡球等。甚至還出現了一股批評器械式機台對訓練可能無益的評論。

我印象很深刻在一次的研習裡,講師問了某位現場教練:「如果現在要訓練一位下背痛的學生,你會怎麼做呢?」

對方回答:「我會先用懸吊訓練,接著用…。」,講了很多當時市面上的工具。

接著講師反問了他:「如果沒有這些東西,你會怎麼做?」,結果對方啞口。接著講師提醒我們不要過度仰賴工具。

回到今日,工具依然占據教練心中很大的地位,因為讓授課更有效率及便利,我自己也很常使用。不過我也會提醒自己,便利之下也潛藏著一些可能性問題。

設計課表時的「順序」

此刻說的順序指的是:在排課時,是先決定「訓練工具」還是先決定「訓練目的」。

我個人就聽過有些教練在排課時,會先決定要使用什麼工具,其次才是學生的身體訓練部位。我不敢說這一定是錯的,但值得思考的是,一但我們對於排課的第一目標設定總以工具優先,是否會讓我們漸漸習慣仰賴工具?忘了真正需要被擺第一的是客戶。

要知道,一但養成習慣的思考路徑之後,如果要轉換觀點其實是存有一定難度。

品牌取代性極高

自己的名字無疑就是個品牌,在產業裡我們要累積專業技能,同時還要型塑出自己的風格,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。

但當我們的第一目的順序總以工具為主時,我們可能會在授課時讓學生的目光全放在工具上,並不斷介紹工具的好處及特色,卻鮮少介紹自己,這時我們的被取代性肯定相對提高。因為學生可能很難在一堂課裡好好認識到教練本人,只認識到工具,而且舞台還是我們自己拱手讓出去的。

換個說法就是:「我們從頭到尾都在經營別人的品牌。」

工具讓大腦感到威脅

沒錯,看似便利的工具其實對大腦來說存有著威脅,恐懼自然會產生。

不知教練朋友是否觀察過,有的學生在學會徒手動作之後,接著手拿工具做出同樣的動作卻失去了原本的好表現呢?即始是很輕的重量。這是因為當我們手持工具之後,大腦的專注力容易全放在工具上,而忘了身體的控制,其原因可能來自於擔憂,例如:手拿啞鈴時,擔憂會不會砸落到地;握住懸吊繩時,想說會不會向後跌倒。

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,如果持續將焦點放在工具上,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力以及意願降低,尤其是剛加入的學生。

主題至此,如果你意識到自己似乎有仰賴工具的習慣,並發現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教課會讓你感到不安,那恭喜你,因為你完成了一趟自我領導的過程,也期待你做出新的行為改變;當然你也可能跟我一樣,覺得沒工具教課不是難事,那我誠摯邀請你,一起協助領導其他可能被工具綁架情緒的教練走出狀況囉。

也別忘了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我們也能是自己事業的工具,把自己磨好很重要喔。

我是Kai.You Know That


歡迎持續關注我的文章,每週將更新一至二篇內容。

如果你喜歡,也請幫我分享喔。

Follow Me:

邀請你留下閱後感想,因為我也想聽聽你的心聲